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修煜
(相关资料图)
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正在广州举办。该奖项创办于1983年,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是以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艺术大奖,被誉为我国戏剧表演领域的最高奖项。
本届梅花奖共有来自15个省和直辖市的17名演员进入终评,涉及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龙江剧等9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等戏剧艺术门类。
5月12日晚,北京京剧院青年程派名家、一级演员郭伟将于广东省友谊剧院为观众献演本届梅花奖终评剧目之一、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她担纲了“京华才女”石评梅一角。
演出前,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郭伟。她表示,非常激动能来穗参评:“广东是一片孕育了红色基因的热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演出,让更多广东观众朋友感受到红色文化和京剧艺术带来的精神力量。”
历史钩沉
讲述“京华才女”传奇人生
石评梅是中国近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她与吕碧城、萧红、张爱玲并称“民国四大才女”。在石评梅仅26年的匆匆人生里,她以笔为枪,为旧中国的妇女解放和民主革命事业奔走呼号。在她的鼓舞和带领下,无数有志青年奋勇投身民主革命的浩瀚洪流。
新编京剧《石评梅》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历史背景,以石评梅、高君宇两人的感情脉络为主要线索,刻画了以石评梅、高君宇为代表的一批新青年反抗压迫,为追求革命理想和纯洁爱情勇于牺牲自我的无畏精神。
羊城晚报:此次携《石评梅》来广州演出并参加梅花奖评选,你的心情如何?对于广州或广东,你有何印象?
郭伟:我非常激动。《石评梅》是北京京剧院为了发扬程派艺术,为我量身打造的一部新戏,邀请了众多专家老师组成主创团队,还有团里众多前辈、同仁倾情出演,为这部戏保驾护航。我在其中几乎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就是想尽全力让“石评梅”这个角色在舞台上立住了,用我的努力为程派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再添一笔。
我来广东演出过很多次,对广东观众的热情和广东美食都印象深刻。广东也是一片孕育了红色基因的热土,历史上很多仁人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独立矢志奋斗,这和石评梅、高君宇等青年们追求理想、勇于牺牲的精神是一致的。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演出,让更多广东的青年观众朋友们从中感受到红色文化和京剧艺术带来的精神力量,喜爱上我们《石评梅》这部戏。
羊城晚报:作为饰演者,你眼中的石评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可以从她身上学到哪些东西?
郭伟:在我看来,石评梅作为“京华才女”,是一个秀外慧中、坚毅果敢的人。她面对现实与理想、功名与爱情、命运与信仰时的抉择,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以及她身上所具有的细腻柔韧和浓郁情感,都与程派艺术善于刻画的“历人世悲苦而坚韧纯善”的女性形象十分贴合,非常适宜程派艺术沉郁顿挫的演唱风格。
我在创作演绎这个人物的时候做了许多功课,比如从大量阅读石评梅和高君宇的传记、作品入手,结合观展、凭吊活动,尽可能多地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生活背景和故事细节,感悟他们的精神理想,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为能在舞台上演绎好一个有血有肉、鲜活饱满、充满艺术之美的石评梅形象做好厚实的基础工作。
大胆突破
发扬程派艺术魅力
郭伟自幼喜爱京剧,1988年正式进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表演,工青衣、刀马旦。200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本科班学习京剧青衣表演。2005年,郭伟拜师著名京剧教育家李文敏,成为程派第四代传人。
羊城晚报:作为程派名家,你觉得程派唱腔中的哪些特点,可以恰到好处地体现石评梅的人物性格或者其传奇经历?
郭伟:《石评梅》是一部为传承弘扬京剧程派艺术而量身定制的戏,我注重运用具有鲜明程派特色的唱、念、做、舞,把人物内心情感表达到位。我们在剧中设计了大段程派唱腔,从诉情、别情、殇情、寄情、悲情、缄情,每个唱段处处“以情行腔”,非常具有情感张力。
在唱腔创作上,我们本着守正创新的宗旨,一方面严格遵循程派唱腔的艺术规律,一方面紧密贴合人物气质,既有对老腔的变化翻新,也有蕴含新律的新腔新调,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清新流畅,优美好听。
在身段设计上,我们将程派表演标志之一的水袖功法自然地化用于长巾的动作设计之中,拨、挑、扬、抖,随情而动。此外,如圆场、翻身、卧鱼、屁股坐子等戏曲技巧我们也都巧妙地运用其中,同时追求合情合理,不生炫技添足之感。本剧首演时,专家和观众也给予了我们热情的肯定。
羊城晚报:对你来说,《石评梅》的特别之处在哪里?有何区别于你过往作品的突出亮点?
郭伟:一直以来,我以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的排演居多。能够参与到《石评梅》这样一部红色题材的新编现代京剧中,对我来说是首次。
《石评梅》是一部红色题材的现代戏,也是一部当代新创的“程派戏”。程派艺术表演讲求“四功五法”的功法规范与科学性,以依字行腔的科学方法为出发点,恪守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创作原则。所以,我在创作这个人物的过程中,也创造性地借鉴、吸收了中西方音乐艺术的优长,以期能够拓展京剧传统唱腔的内涵,使这部戏的程派唱腔别具一格。
守正创新
让国粹走近年轻人
“守正创新”是《石评梅》在艺术呈现上的突出特点。例如,舞台布局上,开篇就出现的红色梅花大幕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旧京剧舞台。但是,此次梅花大幕布的使用除了具有装饰性,还与叙事相结合,带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指示性和象征性。
羊城晚报:请分享下创排过程中,让你印象最深或挑战最大的事情?
郭伟:一部戏的成功最终要归结于好看、好听,才能受到观众欢迎,能引起观演热潮,能让观众学着唱,乃至于才能够“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用程砚秋先生的话来讲,就是要带给观众“故友新朋”的亲切感受,让观众真正认可。
所以,我在创排这部戏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该怎么样运用好、发挥好程派的艺术创作优势,结合好石评梅的人物塑造,创新设计好唱腔。
羊城晚报:红色题材文艺作品要让青年人喜看、爱看,需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郭伟: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们带着《石评梅》走进北京大学,在最高学府接受青年观众的检阅,收获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演出结束后,许多北大学子都认真写下了他们的观后感,让我们剧组全体人员特别感动。这次演出的成功让我们收获了青年人所给予我们的信心:不是大学生拒绝京剧,而是他们很少接触到能够打动他们的京剧。一旦京剧开始主动地走近这些青年人,去反映他们的生态,去展现他们的思想,去理解他们的审美,去表达他们的情感,京剧就会有“青年缘儿”。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图片 | 受访者责编 | 邵梓恒校对 | 黎松青
举报/反馈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