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高架段运营,最怕大风,每次遭遇强对流、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时,都会严重影响地铁运行。”浙江省绍兴市京越地铁运营分公司运营管理中心经理马斌说,“2021年地铁1号线柯桥段开通的第一个月就碰到了台风‘烟花’,被迫停运两天,给市民出行造成了影响。”
曾经的停运难题,如今已迎刃而解:灾害性天气影响下的地铁限速停运时间,从以天为单位降为分钟级。甚至在今年以来8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绍兴地铁实现“零限速、零停运”。
这一切,源自其背后气象预警信号和服务流程的巧妙调整。
(资料图片)
绍兴地铁1号线在柯桥区共有4座高架站、7.3公里高架线路,相比于地下线路,更易受气象灾害影响。“气象预警信号不好用,怎么办?”这是运营管理中心调度部经理李春涛首次走访柯桥区气象局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原来,自地铁开通后,区气象局就将运营管理中心纳入气象预警信息发送范围。但在地铁实际调度中,一方面是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风力等级对应限速、停运标准;另一方面是调度员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只知道未来一段时间有灾害性天气,却不知是几级风、在什么时间、影响哪个路段,无法准确下达地铁应急指令。这让李春涛每次值班收到预警后,都感到万分为难。
针对这一问题,柯桥区气象局和绍兴京越地铁运营分公司组建了一支“守牢城市生命线”党员先锋团队,合力攻克地铁气象服务难题。
他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获得高架上方精准的气象数据。
事非经过不知难:利用现有高架线路周边的气象自动站获得数据?经测试发现,轨道上方实际风力与周边气象站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把气象站直接建在高架上?常规测风设备经不起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极易脱落。利用分辨率为0.5千米至1千米的智能网格预报数据来做服务?实战后发现网格数据仍难以满足地铁运营需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采用了在轨道沿线加密布设超声波测风仪的解决方案。这种高精度、运行稳定、不易脱落的新型气象监测仪器,能快速获取轨道上方实时准确的风力数据。
图为地铁沿线安装的超声波测风仪
这只是第一步。如何在灾害性天气影响下,既保障运行安全,又尽可能减少地铁限速停运时间?以气象数据重塑地铁运营流程,成了这支团队最近半年来合力攻坚的又一个难题。
“在同样的风力条件下,不同的风向对地铁影响不同。”在双方的不断探索中,区气象台副台长冯博提出,尝试增加一个风力算法,根据地铁运行方向对实测风力数据进行订正。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运营管理中心技术部副经理王萌的赞同。
为了获取大风对地铁运行的真实影响,团队成员查阅大量的地铁风洞测试数据,优化调整风力数据订正权重系数,通过算法剔除地铁通行时产生的风力影响,建立风力影响模型,自动生成“风力影响等级”数据,并将其接入地铁应急管理系统,为地铁限速停运时间从以天为单位降为分钟级实现智慧精准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在此基础上,双方建立了以气象预警信号为“预备号”、风力影响等级为“发令号”的地铁运营调整流程——如遇柯桥区气象台发布涉及高架段所在街道的高等级气象预警,运营管理中心自动加强人员值班值守,自动进入灾害性天气关注状态;“风力影响等级”达到7级以上时地铁实施限速,达9级及以上时则停运,完善了人为判断、逐级审批的传统流程,实现了绍兴地铁智慧化精准调度。
“现在,遇到灾害性天气时,如同吃下一颗‘定心丸’,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了。”对这一变化感受最深的就是李春涛。
其实,这支团队并不局限于大风对地铁运行影响的研究,更致力于提出灾害性天气影响下地铁安全运行全套解决方案。
5月16日,柯桥区气象局与京越地铁运营分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科学防范地铁地下站进水、高架段低能见度等方面开展更深入合作,通过气象赋能实现地铁智慧化运行,共同打造具有柯桥辨识度的“地铁+气象”标志性成果。
(作者:包君俏 责任编辑:张林)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